DNA的一级结构是由数量极其庞大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即:脱氧腺嘌呤核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酸、脱氧胞嘧啶核苷酸和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所组成。这四种核昔酸的排列顺序(序列)正是分子生物学家多年来要解决的问题。因为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于DNA的核苷酸序列中,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即寓于DNA分子四种核苷酸千变万化的不同排列之中。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与传递者。核酸有着几乎多得无限的可能结构,而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就反映在DNA分子的结构上,即DNA的结构携带着遗传的全部信息,就是通常所说的DNA携带着遗传的密码。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以密码的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并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后代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自DNA转录给RNA,然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所谓复制,就是指以原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相同分子的过程。所谓转录,就是在DNA分子上合成出与其核苷酸顺序相对应的RNA的过程。而翻译则是在RNA的控制下,从DNA得来的核苷酸顺序合成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肽链的过程。由于生命活动是通过蛋白质来表现,所以生物的遗传特征实际上是通过DNA→RNA→蛋白质过程传递的,就是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如图7-1 所示。
195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Watson和Crick提出了著名的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这是生命化学乃至生物学中的重大里程碑。这一发现为遗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如图7-2所示。
基因工程与遗传信息
基因是具有遗传功能的单元,一个基因是DNA片段中核苷酸碱基特定的序列,此序列载有某特定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人们形象地将DNA碱基序列称为遗传编码,DNA序列分析是揭开遗传密码的关键,也是基因研究的基础。
基因工程般要经过五个步骤。第一步是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制备,第二步是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第三步是将重组DNA引人受体细胞,第四步是筛选出含有重组体的克隆(即复制)。通过以上步骤,便得到了带有异源目的基因的细菌,第五步就是要使这些带有异源的细菌得到表达,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药物
人体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维生素及微量的生物物质(如激素、 酶、免疫体等)所组成的有生命和思维活动的生物体。人类生息在地球上无一例外 地遵循着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一旦患病不能讳疾忌医,要用药物治疗。
药物可分为中药和西药两大类。中药属天然药物,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西药属合成药物,是经人工合成或人工提纯的具有一定药效的化合物,多为有机化合物。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自1935年发现以后,是最早用于治疗全身感染有效的人工合成的化疗药。磺胺类药物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对氨基苯磺酰胺,磺酰氨基的N原子上取代基不同,得到具有不同 抗菌作用的药物。磺胺类药常与甲氧苄啶(TMP) 合用,主要适应症为流脑、鼠疫、菌痢、伤寒、霍乱等,也可用于治疗敏感病原微生物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疟原虫等所致的各种感染。
磺胺类药的副作用较常见。长期用药,可能抑制骨髓而出现白细胞减少,偶见血小板减少或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所以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磺胺类药对泌尿系统也有损害,可引起血尿、尿痛、尿少甚至尿闭,所以服药期间要多喝水、定时检查尿常规,且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少数病人服药后还会出现过敏性反应,如皮疹、过敏性皮炎等,而且磺胺药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所以一定要慎用。常用的磺胺药有磺胺甲基异嗯唑(新诺明,新明磺,Sulpha- methoxazole, SMZ)、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复方新诺明)、柳氮磺胺吡啶、磺胺米隆(甲磺灭脓,Sulfamylon, S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