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
中文名称: 香豆素;1,2-苯并吡喃酮;1,2-苯并哌哢;1-苯并吡喃-2-酮;氧杂萘邻酮;香豆内酯;苯并邻氧芑酮
英文名称: Coumarin;1,2-Benzopyrone;1-Benzopyran-2-one;2H-Chromen-2-one;5,6-Benzo-2-pyrone
化学式: C9H6O2
分子量: 146.14
CAS编号: 91-64-5
质检信息
质检项目 指标值
熔点范围/℃ 68.0~70.0
乙醇溶解试验 合格
灼烧残渣(以硫酸盐计),% ≤0.1
基本信息
性 状:
香豆素无色斜方或长方晶体或粉末。有香荚兰豆香,有灼烧味,味苦。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挥发油和氢氧化碱溶液中,微溶于沸水。
相对密度(d204)0.935。
熔点68~70℃。
沸点297~299℃。
闪点162℃。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39.76
摩尔体积(m/mol):117.0
等张比容(90.2K):305.6
表面张力(dyne/cm):46.4
极化率(10cm):15.76
什么是香豆素
香豆素存在于黑香豆、香蛇鞭菊、野香荚兰、兰花中,具有新鲜干草香和香豆香,一般不作食用,允许烟用和外用。
化学特性
香豆素学名α-苯并吡喃酮,可以看做是顺式邻羟基肉桂酸的内酯,它是一大类存在于植物界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母核。熔点:68-73 °C(lit.),沸点:298 °C(lit.),闪点:162 °C,折射率:1.594,水溶解性:1.7 g/L (20 ºC),香豆素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的次生代谢物质,常与生源密切的桂皮酸、黄酮类、木脂素等伴生,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是伞形科、芸香科、菊科、豆科、兰科、茄科、瑞香科、虎耳草科和木樨科等植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甚至在动物中也发现了一些香豆素,例如在海狸(beaver)的嗅腺中就存在氧化五倍子酸的合成代谢物。香豆素在紫外光、可见光及遇到浓硫酸时,能产生兰色荧光;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松弛平滑肌、吸收紫外线和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至今已从芸香科柑桔属植物中分离出多种香豆素类化合物。
显色反应
1. 异羟肟酸铁反应 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可开环,与盐酸羟肟缩合成异羟肟酸,然后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呈红色。
2. 三氯化铁反应 含有酚羟基的香豆素可与三氯化铁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3.GIBBS反应: 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可与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4.EMERSON反应: 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可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生成红色缩合物。
5.都要求香豆素分子中必须有游离的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没有取代基时才呈阳性反应。
产品用途
香豆素是一种重要的香料,用作肥皂、食用香料。脱臭剂。有机合成。制药,也用作饮料、食品、香烟、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的增香剂。
香豆素视频直播
香豆素生产方法
由水杨醛经珀金(Perkin)反应制得。这是珀金在1868年最初采用的合成方法。水杨醛与乙酐反应可以使用煅烧的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将碳酸、乙酐加入水杨醛中,加热至187℃,在气相温度约120℃时蒸出乙酸,然后再加入乙酐,在210-212℃进行反应。得到的香豆素粗品用水洗涤,再真空蒸馏。然后用乙醇或异丙醇重结晶,在50℃干燥得成品。 由邻甲酚与磷酰氯作用,得到中间体邻甲酚磷酸酯,并在180℃氯化,将甲基变为-CHCI2,然后再在160-180℃与醋酸钠作用5h进行环化即得。如果邻甲酚与光气作用,则经由中间体邻甲酚碳酸酯而完成这一工艺过程:邻甲酚钠盐与光气在60℃、0.15MPa下反应生成邻甲酚碳酸酯。用氯气在180-185℃将酯化进行氯化,至含氯量约为37%,相当于每个甲酚的侧链上含有两个氯原子。最后,在吡啶或氧化锌和氧化钴存在下,与乙酸和乙酐缩合,反应得到香豆素,该法收率相当高。
产品信息 [重量] 100g [颜色] 白色 危险性类别 [危险性类别] 非危险品
用户名 | 购买数量 | 购买时间 | 订单状态 |
匿名用户 | 1 | 2024-12-18 17:49:04 | 成交 |
匿名用户 | 1 | 2024-10-23 19:32:12 | 成交 |
匿名用户 | 1 | 2024-06-14 10:32:40 | 成交 |
匿名用户 | 1 | 2024-02-10 9:49:50 | 取消 |
匿名用户 | 1 | 2024-01-02 23:32:27 | 成交 |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