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氧化二氮
MSDS安全员 / 2020-08-18
四氧化二氮
四氧化二氮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四氧化二氮
化学品英文名:dinitrogen tetroxide
化学性质:四氧化二氮分子式N2O4分子量92.01,共价化合物,分子结构 N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平面形。为无色至微黄色澄清油状液体,对光敏感。不溶于水,与水形成乳状液,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密度 ρ(20)0.906-0.926g/mL。折光率 n20/D1.461-1.473。且有腐蚀性。其易分解为二氧化氮为红棕色的气体,具有神经麻醉的毒性。随着温度升高,二氧化氮增多,颜色加深,由褐色到赤红色。在大气压下,N2O4的沸点为21.2℃,熔点-11.2℃。密度(20℃)1.446g/cm3。由于N2O4的分子成对称结构,故较为稳定。溶于水、二硫化碳等。但其与水只是有限的互溶。0℃时,有含量为47%和98%(质量)的两层液体,掺和的临界温度为67℃,此时不再分层,液体中N2O4的含量为89%(质量)。易与水反应生成等摩尔硝酸和亚硝酸混合物。当温度升高,亚硝酸分解为硝酸和氧化氮。是强氧化剂。其与氨混合,在低温下发生爆炸。N2O4与许多有机溶剂如酯、醚、酮、腈形成分子加合物。液体N2O4腐蚀某些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锌、镉和汞等),生成金属盐,放出一氧化氮。N2O4可以有两个二氧化氮分子化合而成。二氧化氮分子的中心原子N的2s电子中有一个被激发到Pz轨道,再采取sp2杂化,分别与两个氧原子(采取sp杂化)形成一个σ键;氮的Pz轨道中的两个电子和两个氧原子的Pz轨道中的一个电子形成三原子四电子π键;每两个二氧化氮分子中的氮原子的未成键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σ键,从而形成一个N2O4分子。综上所述,每个N2O4分子中存在5个σ键,2个三原子四电子π键形成的1个六原子八电子的大π键,分子的形状与乙烯类似。
化学用途:四氧化二氮用作氮和氧的化合物,具有强烈氧化性,常被用于作为火箭推进剂组分中的氧化剂。用作制造硝酸、无水金属盐和硝基配位络合物的原料。在有机化学中用作氧化剂、硝化剂和丙烯酸酯聚合的抑制剂。在军事工业中,用作制取炸药。
生产方法:N2O4是由二氧化氮叠合而成,一bai.实验室里大部分情况下用不活泼du金属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收集二氧化氮的方式: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氮易溶于水,所以不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
尾气的处理:
二.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快速吸收尾气。
2NO2+2NaOH=NaNO2+NaNO3+H2……
企业名称: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西陇中街1-3号
邮 编: 515064 传 真: 0754-82481768
企业应急电话:400-7788689
电子邮件地址:339904316@qq.com
网站地址:https://www.999gou.cn/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四氧化二氮 10544-72-6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四氧化二氮急性中毒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慢性影响 主要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四氧化二氮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 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具有强氧化性。遇衣物、锯末、棉花或其它可燃物能立即燃烧。与一般燃料或火箭燃料以及氯代烃等猛烈反应引起爆炸。遇水有腐蚀性,腐蚀作用随水分含量增加而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有毒气体专用库房。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MAC(mg/m3): - PC-TWA(mg/m3): 5
PC-STEL(mg/m3): 10 TLV-C(mg/m3): -
TLV-TWA(mg/m3): 3ppm TLV-STEL(mg/m3): 5ppm
监测方法: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 防 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值: 无资料 熔点(℃): -12~-9
沸点(℃): 21 相对密度(水=1): 1.4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8 饱和蒸气压(kPa): 96(20℃)
临界温度(℃): 157.8 临界压力(MPa): 10.13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
主要用途:四氧化二氮用于制硝酸、硝化剂、氧化剂、催化剂、丙烯酸酯聚合抑制剂等。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硫、磷。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多种动物吸入本品190~1880mg/m3,引起动物肺水肿,窒息死亡。
LD50:
LC50:
大鼠吸入LC50(mg/m3): 126mg/m3/4h; 88ppm/4h 人吸入LCL0(mg/m3): 200ppm/1m
人吸入TCL0(mg/m3): 6200ppb/10m,可引起肺水肿
刺激性: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兔在15~47mg/m3,长期吸入,引起肺水肿。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6ppm。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大鼠吸入15ppm/3小时(连续)。DNA损伤:仓鼠肺脏10 ppm。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27 ppm/3H(连续)。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仓鼠肺5 ppm/10M(连续)。
致畸性:大鼠孕后8-10天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40 pph,致肌肉骨骼系统发育畸形。
致癌性:美国工业卫生会议(ACGIH):未分类为人类致癌物。
其 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8.5μg/m3/24小时(孕1~22天),引起胚胎毒性和死胎。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3012
UN编号:1067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标志:有毒气体;氧化剂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危险化学品名录;
剧毒化学品目录;
高毒物品目录。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 2020年8月18日
填表部门: 研发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