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二氮
MSDS安全员 / 2020-03-10
一氧化二氮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一氧化二氮[压缩的];笑气
化学品英文名:nitrous oxide(compressed);Laughing gas
化学性质: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化学特质,分子式N2O,一氧化二氮又称笑气,无色有甜味气体,是一种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同氧气,因为笑气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氮气和氧气),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有辛辣气味和灼烧味。共有五种晶体,其熔点均低于111℃,纯吖啶的熔点为110~111℃,一般的吖啶熔点为107℃或109℃。在100℃时开始升华。能随水蒸气挥发。1G溶于小于1ml的沸苯或乙醇,5ml 20℃的苯,6ml 20℃的乙醇,16ml 20℃的乙醚,1.8ml沸环己烷。易溶于烃类和二硫化碳, 微溶于沸水、液氨,难溶于石油醚。吖啶的稀溶液及其盐类分别有绿色或紫色荧光。呈弱碱性,对石蕊试纸显蓝色,与无机酸能形成黄色的结晶盐,在烷基和芳基卤化合物及硫酸盐作用下,能形成有色的季.一氧化二氮的分子是直线型结构。其中一个氮原子与另一个氮原子相连,而第二个氮原子又与氧原子相连。它可以被认为是 和 的共振杂化体。 注意不要将一氧化二氮和其他的氮氧化物混淆,比如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氮NO。 将一氧化二氮与沸腾汽化的碱金属反应可以生成一系列的亚硝酸盐,在高温下,一氧化二氮也可以氧化有机物。
化学用途: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助燃剂。单独或与氧气混合用作牙科、外科和妇产科的麻醉剂。也可用作防腐剂、制冷剂、助燃剂、烟雾喷射剂。食品工业作为发泡剂和食品Chemicalbook的密封剂。电子工业用于二氧化硅的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工艺。军火工业用作推进剂。还可用于气密性检查、原子吸收光谱的载体等。
含量分析:用一容积为100ml的气体量管(见图18003),其上端接一双通旋塞,并接有两根毛细管,其中一根(A管)用于接人气体,另一根(B管)与冷凝管C和流体压力计M相连。在气体量管的下端有一单通旋塞,并通过橡皮管与汞的贮瓶相连。气体量管上端的0~5ml处,有0.1ml的刻度,而在其下端的99.5~100.5ml处亦有0.1ml的刻度。毛细管B的出口水平管,接有一根四通管路。向下与一容量约60ml的冷凝管C相接,向右与一水银压力计M相接,向上接有一通大气的旋塞口。将三只旋塞全部关闭,将冷凝管C浸入液氮中,并使液氮的液位略高于冷凝管的上端。适当转动双通旋塞,并移动贮瓶,以造成仪器中的部分真空,使其压力在6666~8000Pa(50~60mmHg)之间,并作准确记录。这一压力必须维持恒定10min,以证明仪器的Chemicalbook气密性。使双通旋塞与A管相通,用汞灌满气体量管和A管。关闭双通旋塞。用一根橡皮管与一氧化二氮钢瓶的出口阀相接,经适当减压,使一氧化二氮经橡皮管放空1min。当气体仍在排放时,将橡皮管与A管的末端相接,并使双通旋塞与A管相通。降低汞贮瓶,使100ml一氧化二氮进入气体量瓶,然后关闭双通旋塞。缓慢地将汞贮瓶提高至A管以上,并降低液氮液面至冷凝管中部。小心地打开气体量管至冷凝管的旋塞,然后提高气体量管中的汞至双通旋塞,关闭旋塞。再提高液氮的液位使冷凝管全部浸人其中。记录压力,并维持2min。将汞贮瓶降至气体量管底部位置,打开气体量管与冷凝管的通道。移动汞贮瓶使压力计的读数回至钆。关闭气体量管的旋塞,通过汞贮瓶使气体量管中的压力回复至大气压、其气体体积(m1)即代表100ml一氧化二氮中不凝性气体的容积。
生产方法:热解法加热硝酸铵或加热无水硝酸钠与硫酸铵的混合物,生成的气体经精制、压缩、冷却、干燥、液化等工序,制得一氧化二氮成品。催化氧化法氨与空气在催化Chemicalbook剂存在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经精制得到粗一氧化二氮气体。该气体经压缩、高压水洗,再经压缩、干燥、液化工序,制得液体一氧化二氮产品。将硝酸铵加热至200℃,与无水硫酸铵混合而得。
鉴别试验:溶解性1:1.5水(V/V,20℃,1.013250×105Pa)。火焰试验 烧红的木块与一氧化二氮接触时会猝发出火焰。连苯三酚试验 碱性连苯三酚溶液不能吸收一氧化二氮。
企业名称: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潮汕路西陇中街1-3号
邮 编: 515064 传 真: 0754-82481768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一氧化二氮(压缩的) 10024-97-2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2类 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作为吸入麻醉剂在医药上应用了很久,但目前已少用。吸入本品和空气的混合物,当其中氧浓度很低时可引起窒息;吸入80%本品和氧气的混合物引起深麻醉,苏醒后一般无后遗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助燃。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 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乙醚、乙烯等易燃气体能起助燃作用,可加剧火焰的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 TLV-C(mg/m3): -
TLV-TWA(mg/m3): 50ppm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 防 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甜味。
pH值: 无意义 熔点(℃): -90.8
沸点(℃): -88.5 相对密度(水=1): 1.23(-8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3(25℃)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58℃)
临界温度(℃): 36.5 临界压力(MPa): 7.26
辛醇/水分配系数: 0.35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浓硫酸。
主要用途:用作医药麻醉剂、防腐剂,以及用于气密性检查。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乙醚、乙烯。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大鼠吸入LC50(mg/m3): 1068mg/m3,4小时
刺激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无废弃物
废弃处置方法: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2017
UN编号:1070
包装类别:Ⅲ类包装
包装标志:不燃气体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危险化学品名录。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 2020年3月10日
填表部门: 研发部
数据审核单位:https://www.999gou.cn/
修改说明: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