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可宁
中文名: 辛可宁
英文名: Cinchonine
化学式: C19H22N2O
分子量: 294.39
CAS编号: 118-10-5
质检信息
质检项目 指标值
熔点 265℃
三氯甲烷-乙醇不溶物,% ≤0.1
重金属,% ≤0.001
干燥失量,% ≤1.0
比旋光度 [α]20D﹢242.0°~﹢260.0°
奎宁啶及氢化奎宁啶,% ≤3.0
奎宁及氢化奎宁,% ≤3.0
含量,% 98.5~101.0
氯化物(Cl),% ≤0.02
硫酸盐(SO4),% ≤0.05
灼烧残渣,% ≤0.1
化学特性
辛可宁是一种喹啉型生物碱,为金鸡纳生物碱的一种,又称金鸡宁、弱金鸡纳碱,为辛可尼定的立体异构体。分子式C19H22N2O。分子量294.40。为白色或浅黄色棱柱状或针状结晶。为辛可尼定的立体异构体。在光作用下色泽变深。220℃开始升华。1g溶于60ml乙醇、25ml沸乙醇、110ml氯仿、500ml乙醚,几乎不溶于水。半数致死量(大鼠,腹腔)152mg/kg。熔点58~60℃,[α]D15+48°(乙醇,C=1)。在220℃开始升华。能溶于醇、醚、丙酮、苯和氯仿,几乎不溶于冷水。在光照下色泽变深,其水溶液在98~100℃经磷酸及有机酸(尤其是乙酸)作用,大部分或几乎全部转化为辛可毒,而在盐酸中不发生或仅有少量发生这种转化。在盐酸或乙酸中由钯催化氢化得到二氢辛可宁,在乙酸中于50℃由铂加压催化氢化得六氢辛可宁。本品天然存在于茜草科金鸡纳属植物中,1820年法国的化学家皮埃尔·佩尔蒂埃(PierrePelletier)与约瑟夫·卡文图(JosephCaventou)首次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有效成分奎宁和金鸡宁(cinchonine)两种活性生物(alkaloids),临床上可以治疗各种疟疾。还可以作铋及钨试剂。可由辛可宁酮经乙醇和钠反应,或于乙酸中由铁还原而得。
产品用途:
1.辛可宁用作钼和钨的测定,铋的光度测定,铋、锑、锗、镉、钼和钨的检定。外消旋有机酸拆分。
2.辛可宁用于钼和钨的测定,铋的光度测定,铋、锑、锗、镉、钼和钨的检定。外消旋有机酸的拆分。
3.辛可宁用作薄层色谱法测定铋、银、汞、铅、锑、钒、铜、铂离子的试剂。还用作沉淀滴定测定碘化物的指示剂。
辛可宁生产方法
1.植物来源有茜草科植物红色金鸡纳树的树皮,金鸡纳的树皮等。也可以生物合成,可制成盐酸盐和酒石酸盐。具有抗疟原虫和解热作用。
2. 金鸡纳树皮经萃取可得生物碱,其粗品以硝酸溶解,再用氨水沉淀,所得白色沉淀即为辛可宁。
产品信息 [颜色] 白色 [重量] 100g 危险性类别 [危险性类别] 非危险品
超级喜欢,质量很好
化学试剂收到了,产品还可以,用了没有感觉不好的,下次还会来购买,你等着吧!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