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合成催化剂
三水锰矿 / 2021-08-06
氨合成催化剂
自1913年合成氨工业化以来,全世界用于氨合成的化剂,几乎都是采用含有各种助催化剂的融铁催化剂。这方面虽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了许多改进。但是基本活性物质仍然是铁。
现在,着重研制低温高活性的化剂,以提高平衡转化率发展多系列催化剂产品,化剂分层装填可以兼顾活性和稳定性,以提高转化率发展预还原品种,以缩短非生产时间,研制成型催化剂,以改普使用条件和提高效能,以及研制适应新原料的新品种。
一、合成的化学反应的合成为放热可逆反应
N2+3H2≒2NH3 ∆H500℃=-26千卡
在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体积缩小。因此氨的平衡浓度随温度的降低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这种关系如表6-13和图6-9所示。
在热力学上,操作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如,在300大气压下,350℃时,NH,的平衡浓度为,%,在5时,只有18%了。
在动力学上,操作温度越低,氨合成的反应速度越慢。因此操作温度决定于催化剂的活性。现在大多数工业催化剂要求的操作温度在400~550℃之间。催化剂床层最佳温度分布的选择是合成塔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
氨合成过程伴随着系统体积的收缩,所以提高操作压力有利于平衡转化率的增加。如上表所示,在300℃时,100大气压下,氨的平衡浓度为10%。当反应压力增大到300大气压时,氨的平衡浓度为27%。一般认为,最经济的操作压力范围为150~300大气压。但也有高达1000大气压的高压流程。不过一般说来,过高的压力对平衡转化率带来的优点,由于气体压缩费用和设备投资费用的增加而得不偿失。
二、氢合成催化剂
工业氨合成催化剂都是用铁为主要活性物质,用碱金属和各种其他氧化物为助催化剂。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料通常为磁铁矿。而催化剂中某些组份是磁铁矿中原有的杂质。其中有些杂质是有利的,有些杂质是有害的。在制备催化剂时必须注意。
国外一些工业催化剂的牌号和化学组成列于表6-14。
磁铁矿Fe3O4与尖晶石MgAl2O4的结构相似,它由氧原子立方堆积而成。而Fe2+和Fe3+离子则分布在此间隙中。在未还原的催化剂中,许多粒是粗大的。在还原时晶粒中全部氧被除去,但结构并不收缩。因此可制得与还原剂磁铁矿体积相等的多孔铁。这种多孔性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活性的另个重要因素是还原过程中生成的铁晶粒的分散性。而分散性基本上决定于助催化剂的性质和含量。
在制备融铁催化剂时,助催化剂Al2O3和MgO溶于磁铁矿中。Al3+和Mg2+“分别取代了磁铁矿晶格中Fe3+和Fe2+相应位置,因为这些对应离子的大小差不多。催化剂还原时Fe被原为a-Fe,Al2O3和MgO不能被还原。还原过程从Fe品粒表面开始向中心进行。这时溶解的A1O3和MgO从固溶体中析出存在于铁晶粒间的孔隙中。这就抑制了铁晶粒在还原时和以后的使用中长大。
已还原的铁晶粒很小,例如表6-14中的ICI35-4催化剂,晶粒在200~400之间。气孔的大小也在此范围内。还原后的比表面为15~20米/克;而在还原前比表面小于1米2克。因而像Al2O3这类助催化剂能形成并稳定具有大比表面的铁晶粒。不含助催化剂的纯铁的比表面,通常小于1米/克。
虽然大的比表面能提供高活性,但由于助催化剂的复杂作用,活性与催化剂的总表面间不定成正比。因为一方面细分散的铁品粒间的空隙易被助催化剂堵塞,过量的助催化剂也会覆盖铁晶粒的表面;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常受到孔内的扩散影响。所以过量的助催化剂反而产生有害的影响。
助催化剂K2O与Al2O3的作用不同。K2O能降低催化剂的电子逸出功,同时使生成的氨易于脱附,因而能提高催化剂的比活性。但钾有降低铁的比表面的倾向,所以它在催化剂中也存在着最适含量,通常在1%以下。
在催化剂中加入锂、钠、铷和铯的氧化物,也起氧化钾相似的作用。
氧化钙能与Al2O3和SiO2反应物和一些铁酸钾。可能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生成,氧化钙增强了稳生玻状的铝酸盐化合定铁表面和抑制烧结的作用。这也使催化剂增加了抗硫和氯中毒的能力。
二氧化硅及其他酸性组份通常都是以杂质的形式存在于磁铁矿中。这些酸性组份也起到“中和”K2O和其他碱性组份的作用(例如CaO等),这些破性组份能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然而SiO2和Al2O3相似,也能起稳定作用。所以含SiO2量高的催化剂对烧结和水蒸汽中毒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很明显,氨合成铁催化剂像许多组成复杂的催化剂一样,各组份间常常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每一组份都应当确定它的最适含量,同时也应注意杂质的含量。
工业上融铁催化剂的制造,通常是将助催化剂加到熔融的磁铁矿中。然后将熔融物倾出成薄层,冷却固化后粉碎,并筛选所需要大小的颗粒。
正像第二章中叙述的,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变化,通常都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据文献报道,磁铁矿在高于3000℃0两次熔融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比在1700℃一次或两次熔融,或在高温下一次熔融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大10~20%。认为这是由于磁铁矿在高于3000℃熔融,具有颗粒细小和助催化剂能均匀分布在磁铁矿上的优点。
除上述工业铁基催化剂外,为了避免氨合成的高温和高压操作条件,近几年来,国外大力开展固定氮的研究。自1965年发现钉化合物能络合分子状态的氮后,第一次发现过渡金属能以分子氮作为络合基。这种络合状态的氮已失去原有分子的性质,因而可以还原为氨。这就有可能建立常温常压合成氨工艺。现在已研究了大量的能以分子氮为络合基的化合物,其中的氮有些能被还原为氨,但一般都需要用较强的还原剂。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在寻找能以分子氮为络合基的金属化合物、还原剂和质子介质。国外对固定氮的研究工作都非常重视。
三、铁催化剂的中毒
氧和含氧化合物,如H2O、CO和CO2,以及氯、硫、磷、砷等都是铁催化剂的毒物。不过在用现代方法生产的原料气中,除氧和含氧化合物外,其他毒物很少在原料气中出现。
在有大量的氢和活泼的催化剂存在下,所有的含氧化合物都迅速地转化为水。已经证明,所有这些毒物以氧为基础的中毒作用大致是相等的。例如,以体积为基准的100ppm的O2与100ppm的CO2或200ppm的CO或H2O的作用大致相同。如果體化剂在毒物存在下操作的时间比较短(例如几天),中毒作用是暂时的和可逆的。因而当换用纯净气体操作时催化剂的活性可以完全恢复。
当催化剂中毒持续时比较长(例如几个星期),就会发生永久中毒。这时即使用纯净气体操作,催化剂的活性也不能完全恢复。在高温下操作加强了永久中毒作用。
在氧化合物的存在下,铁的氧化速度和还原速度都是显著的。铁的反复氧化和反复还原可能连续发生,这样铁就可能被烧结。铁被烧结的速度随H2O浓度的升高而加快,特别是在高温下。铁微晶的增大是不可逆的,所以造成铁活性的水久性损失催化剂的寿命决定于操作条件、毒物的种类与含量。对于大多数装置催化剂寿命为3~5年。若在100个大气压下操作,寿命可缩短为3~4个月。废催化剂一般丢弃,不必再生。
四、催化剂的还原
用熔磁法制得的催化剂,在使用前必须将磁铁矿还原为金属铁。磁铁矿在还原过程中生成水,水能引起催化剂的中毒。因此在还原时催化剂床层中已生成的金属铁,要尽量避免暴露在其他部分还原时生成的水中。在催化剂的单个颗粒中,这种情况是不可免的,颗粒表面生成的铁是会暴露在颗粒内部的后来还原所产生的水中。催化剂颗粒越小,还原铁暴露在水中的时间越短,所以小颗粒比大颗粒催化剂往往具有较大的比活性。在催化剂还原期间,必须防止床层下部(出口)所产生的水反向扩散与已还原的上层催化剂接触,引起上层催化剂的中毒。
采用高空速,在尽可能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还原,以确保水蒸汽浓度保持在低水平上,这样可将水的中毒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还原时,一旦有铁生成,氨的合成反应便开始。合成反应放出的热使催化剂床层温度上升,又加快了还原速度。由于高温能使铁晶粒长大而使化剂烧结,所以必须保持低压,控制还原温度以少氨的生成。还原速度可由出口气体中水的浓度估出。水的浓度通常不允许超过10000ppm。
每种工业催化剂在指出使用性能的同时,也给出具体的还原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