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拉扯橡皮筋可以使其自由地变换形状。橡皮筋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橡胶制品。
橡胶具备以下三大特性:
一、很柔软(与石头、铁、玻璃等相比);
二、即使被夸张地变形也不会损坏(与石头、铁、玻璃等相比,特别是被弯折时);
三、即使被夸张地变形后,一旦外力消失又会恢复原状(如被用力弯折时)。
特别是第三点,一旦手放开后就会恢复原状的特性,对于“橡胶”来说,可是必要的条件。
实际上,通过材料的硬度(弹性率)对比,可以发现橡胶比其他大部分的材料都要柔软。即使将其原有的形状拉伸数倍,也能恢复成原状。
材料的硬度(弹性率)是指“以某个强大的力量拉伸物体时,其所能被拉伸的程度”,用拉伸时施加的力量除以被拉伸的长度(相较于原来多出的长度)来表示,单位是“GPa[千兆帕斯卡(1×10(9次方)帕斯卡)]”。这个数值越小,说明相同的力量下该物体可被拉伸得越长。
如果将自行车的内胎切成很细的小段,就是橡皮筋了。
橡皮筋、胶带等包装材料,最早就是由制造自行车内胎的厂家生产的。1923年,日本共和护膜工业股份公司的创始人西岛广藏,首次将自行车的内胎切成很薄很细的小段来进行销售。从此,橡皮筋就被用于各种整理东西的场合,甚至日本银行也用它来捆绑纸币。
随着橡皮筋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也开始用于与食品相关的场合。
这样,原本所使用的自行车内胎,就有了卫生上的问题。
所以,才有了现在生产橡皮筋的技术。关于橡皮筋的制造方法,还得从其原材料“胶乳”说起。
橡胶树的种植园几乎都集中在赤道周边、东南亚等国。这是一种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大戟科植物,在其树干上割出一道口子,就会有树液从中流出。然后,用专门的容器来采集这些树液。从几千棵橡胶树上采集树液,可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这样采集到的树液,叫作“胶乳”。
以前,主要通过加热或烟熏的方式,来使胶乳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制作出“生橡胶”。然后再将其涂在用土做的模具表面,等其晾干后,再敲碎中间的土块,就能做成橡胶的水壶或水桶了。
橡胶最早是由哥伦布带回到欧洲大陆的。哥伦布于1493年进行第二次航海时,在波多黎各和牙买加登陆,当他看到当地原住民在玩一种可以弹跳得很高的球时,感到非常惊讶。
但是,那时他带回来的橡胶,只能用来擦除铅笔字或当玩具。顺便说一下,英文中的橡胶一词“rubber”,其原意就是指“可以擦除干浄”。
现在,在生产橡胶时,主要通过在胶乳中添加酸来使其稳定,并添加混合剂做进一步加工。在去除杂质异物后,加压制成砖块的形状,还会加入硫黄以及催化剂、颜料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