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离不开火药,而安全火药的发明人就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每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忌辰的这一天,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会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
诺贝尔奖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其奖金来源于诺贝尔生前通过发明安全火药以及开发油田所积累的巨额财富,用来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人们在其逝世后设立了诺贝尔基金(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从1901年开始颁发诺贝尔奖。最初设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这五个奖项,1986年又新设立了“经济学奖”,至此一共六个奖项。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1842年移居至俄国圣彼得堡。
当时,为了批量生产在欧洲很热门的硝化甘油,他的父亲与兄弟一起建立了一家小型炸药工厂。硝化甘油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态物质,受撞击或加热时会发生剧烈的爆炸。
由于硝化甘油具有强大的威力,所以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其运输与保存又是一个大难题。诺贝尔的工厂也曾发生过惨烈的爆炸事故,爆炸的威力推毁了工厂建筑,几名正在劳动的工人也被炸身亡,其中就包括诺贝尔最小的弟弟。
他的父亲由于受到这次爆炸事故的打击,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诺贝尔就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继续投入到提高炸药安全性的研究中。不久后,他发现可以用硅藻土来吸收硝化甘油,这样可大大增加其稳定性,运输和使用起来也更加安全。于是安全火药诞生了。
诺贝尔除了研究出安全火药外,还开发出了无烟火药,并被当作军用火药销往世界各国。其在世界各地开设有约15家炸药工厂,还在俄国开发巴库油田,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很多人认为,诺贝尔因为自己的发明被用于战争而感到“惭愧”因此才在其遗嘱中设立了诺贝尔和平奖。
其实,他并不是这么想的。
在诺贝尔还没有发明出安全火药前,和平运动家苏特纳(1843~1914)曾拜访过他。诺贝尔曾对她说:“为了永远不再发生战争,我希望能发明一种具有令人惊讶的震慑力的物质或机械”,“无论是敌方还是我方,短短一秒钟内,就会全军覆没,等到这样的时代真正到来时……”,“所有文明的国家,在这样的震慑面前,都会因此放弃发动战争并解散军队”。
也就是说,诺贝尔认为,只要做出了能在一瞬间让敌我同归于尽的武器,就不会有人再想挑起恐怖的战争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想法,他才会想要开发出优良的军用火药并卖给各国的军队。但他的这种想法又与后来在遗嘱中设立诺贝尔奖的宗旨——“奖给为促进各国间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宜传尽到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相互矛盾!
诺贝尔在思考创设和平奖的时期,恰逢苏特纳的反战题材小说《扔掉武器!》(1889年)在欧美掀起巨大的话题。所以,也有传言说诺贝尔是受到了这本小说的影响,才创设了和平奖。
用实验合成出的少量硝化甘油演示其爆炸的威力。由于硝化甘油受到冲击就容易爆炸,所以很难被运输和使用。
在试管中加入浓硝酸与浓硫酸并混合,用冰水将其冷却,然后滴入甘油并晃动混合,这样就制成了硝化甘油。经过过滤,滤纸上便留有硝化甘油。
用玻璃毛细管吸取无色透明呈油状的硝化甘油,然后将玻璃毛细管放到喷枪的火焰中,虽然只是很少量的硝化甘油,但还是迅速发生了爆炸。玻璃毛细管被炸得粉碎,爆炸产生的气流甚至吹灭了喷枪的火焰。
在观察硝化甘油的爆炸时,必须要用丙烯制成的防护板将喷枪的周围挡好,以防飞散的玻璃碎片伤到学生。另外,实验中必须戴好护目镜。
将残留有硝化甘油的滤纸塞进试管,然后放到喷枪上,很多学生吓得往后退,因为他们在看过硝化甘油的爆炸后,认为这样做也同样会引起爆炸。
玻璃毛细管中的硝化甘油之所以会爆炸,是因为其处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而滤纸上的硝化甘油因为是开放的状态,所以结果只是剧烈的燃烧并没有发生爆炸。
如果心脏中负责运送氧气与营养的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就会引起心脏肌肉(心肌)缺氧,从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代表性疾病有心绞痛、心肌梗死。
在心绞痛发生或未发生前,都可以在舌下含服带有硝化甘油成分的药片,具有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效果。
人们发现在制造硝化甘油的工厂中劳动的工人很少患心绞痛,从而掌握了硝化甘油的这一作用。
硝化甘油之所以具有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是因为其进入人体后会分解成一氧化氮,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由于发现了这一药理,美国的罗伯特・佛契哥特(1916~2009)等人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然,硝化甘油药片在加工时加入了添加剂,并不会发生爆炸,所以,在携带这种药片的人附近是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