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三氟-1-(2-萘基)-1,3-丁二酮
中文名称: 4,4,4-三氟-1-(2-萘基)-1,3-丁二酮英文名称:4,4,4-Trifluoro-1-(2-Naphthyl)-1,3-Butanedione别名:1-(2-萘甲酰基 )-3,3,3-三氟丙酮;1-(2-萘酰)-3,3,3-三氟丙酮;4,4,4-三氟-1-2-萘-1,3-丁烷二酮;分子式: C14H9F3O2分子量: 266.22CAS号:893-33-4
质检信息检验项目 指标含量, ≥98%蒸发残渣,% ≤0.01PSA: 34.14000LOGP: 3.54400
化学特性4,4,4-三氟-1-(2-萘基)-1,3-丁二酮是一种化学物质,固体粉末,密度1.362g/cm3沸点347.7ºC at 760 mmHg熔点70-72 °C(lit.)闪点164.1ºC折射率1.582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对空气和热敏感。极稀水溶液有特殊的白脱油香,蒸气有似氯气味。能与乙醇、乙醚和丙二醇混溶,易溶于丙酮,溶于甘油,溶于水。
产品用途4,4,4-三氟-1-(2-萘基)-1,3-丁二酮用作化学合成。
生产方法:1、制备可用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荧光纳米粒。2、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对RBL-2H3、P815、Ku812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筛选出一套灵敏、稳定的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并以筛选出的细胞模型探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类过敏反应。方法:1、以稀土元素铕与4,4,4-三氟-1-(2-萘基)-1,3-丁二酮合成的稀土配合物作为发光物质,以苯乙烯为聚合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分别制备时间分辨荧光纳米粒,通过马尔文粒径电位分析仪监测纳米粒的粒径及分散性,以紫外灯、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纳米粒的显色情况和荧光强度。2、体外培养RBL-2H3、P815和Ku812细胞,测定三株细胞的生长曲线,在细胞生长对数期,以不同浓度(0.04、0.2、1、5、10、20、40、80 mg/ml)吐温80分别刺激三株细胞,采用中性红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对三株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并计算脱颗粒百分率,同时以化学发光法、比色法分别检测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类胰蛋白酶的释放量;通过对比三株细胞系细胞脱颗粒指标的差异性,优选出一套最适合的细胞系作为体外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检测模型,以此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类过敏反应;并进一步检测吐温80和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人的肥大细胞IgE释放的影响。结果:1、稀土元素铕与4,4,4-三氟-1-(2-萘基)-1,3-丁二酮合成的稀土配合物Eu(NTA)_3在紫外灯下显耀眼的红色,为Eu~(3+)的特征颜色,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分析,荧光光谱表现出Eu~(3+)的特征峰;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纳米粒粒径均一、可控,分散性较好(PDI<0.1),但是在紫外灯下不显色;分散聚合法制备的纳米粒在紫外灯下显红色,激发光谱表现出Eu~(3+)的特征峰,但是分散性较差,经过反应优化(在反应时加入适量的交联剂),粒径分散性变好。2、三株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中,各细胞的脱颗粒百分率、组胺释放率、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和类胰蛋白酶释放量均随吐温80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在相同刺激条件下,Ku812细胞脱颗粒最灵敏,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Ku812细胞模型稳定性、可重复性较差,而RBL-2H3细胞的灵敏度虽次于Ku812细胞,但其稳定性、可重复性均优于Ku812和P815细胞。以RBL-2H3细胞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类过敏反应,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会引起细胞脱颗粒现象,且脱颗粒程度与浓度呈依赖性;临床等效浓度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和红参、麦冬、五味子提取物对比,红参、麦冬、五味子提取物脱颗粒指标程度均不高于等效浓度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但在三种主要成分中麦冬的脱颗粒程度较高,较接近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脱颗粒程度。另外,0.04-80 mg/ml的吐温80溶液以及临床给药浓度范围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作用于Ku812细胞产生的IgE量均低于检测限。
产品信息 [重量] 5g [颜色] 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