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梅子、柠檬等虽然吃起来是酸味儿的,但却被称为“碱性食品”。可当用检测酸碱性的试纸来检测腌梅子或柠檬时,结果的确显示为“酸性”。
这也就是说,即便是被称为“碱性食品”,其自身也不一定是碱性物质。
实际上,我们是这样来定义的:食物燃烧后残留下的灰烬,如果是呈碱性的,那就属于碱性食品;如果是呈酸性的,则属于酸性食品。
腌梅子、柠檬等有酸味儿,是因为含有一种叫作“柠檬酸”的有机酸,但由于柠檬酸是由碳、氢、氧构成的,所以燃烧后只会变成二氧化碳与水。而其燃烧后的灰烬中,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量钾元素的“碳酸钾”,这是一种呈碱性的物质。
此外,蔬菜、水果、大豆、牛奶等也都是碱性食品。这些食物中除含钾外,还含有钙、镁等许多碱性物质。
硫黄与磷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亚硫酸气体)以及五氧化二磷(真实结构为十氧化四磷,溶于水生成磷酸)。因此,含有硫黄和磷的食物,都可归为酸性食品。例如,米、小麦等谷类以及肉、鱼、蛋等。
传统营养学(几十年前在日本十分流行)认为,不同的食品会让我们体内的酸碱值变成“偏酸性”或“偏碱性”,因此,可将食品分为酸性与碱性。另外,由于我们的血液是呈弱碱性的,所以“当血液变酸性就会对身体有害”。
而按照食物燃烧时的灰烬来分类的方法,是假设“食物在我们体内消化时,会发生与燃烧相同的反应”。
但是,“燃烧”是指在高于700℃的高温中发生的激烈氧化反应。这与我们体内的化学反应完全是两码事。现在,通过研究我们已经弄清楚了在体内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反应,也证明了“食物消化后让体内环境变酸性或碱性”这种事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我们的身体,除血液接近中性外,基本是保持弱碱性的。pH值一直保持在7.4,上下变动的范围不超过7.35~7.45。
身体的pH值如果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会引起各种机能障碍。蛋白质的构造也会产生变化,生物酶的活性也将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的身体会对酸碱性进行调节。例如,通过肺与肾脏可以调节血液的酸碱性。特别是碳酸氢根离子,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直接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首先,氢离子是体液呈酸性的原因,氢氧根离子则是体液呈碱性的原因。
如果,体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也就是体内酸性的程度变强时,氢离子会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其结果就是氢离子会减少,体内酸性的程度会被减弱,也就无法形成强酸性的状态。而碳酸则会变成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会经由肺部排出体外。
反过来,氢离子的浓度降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升高的话,体内碱性的程度会变强,碳酸就会分解成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使氢离子的数量增多。增多的氢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变成水,这样氢氧根离子就会减少,体内碱性的程度也会被减弱。
除此之外,磷酸类、蛋白质类物质也会起到调节酸碱性的作用。
因此,即使一直只吃被归为“酸性食品”的食物,也不会让体内环境变成酸性。实际上,根据以往的实验(在十天的时间里只吃酸性或碱性的食品,然后检测血液的酸碱性)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虽然血液也有呈偏酸性的情况,但那绝不是食物的原因,而是由肺部或肾脏发生病变导致的。血液呈酸性时我们将难以维持生命。
另外,血液呈偏碱性的话,也会引起悸动、气短、恶心、手脚麻痹等症状。
血液的pH值范围超出6.8~7.6时,也就是呈强酸性或强碱性的话,我们将有生命危险。
日本人还保持着“碱性”等同于“有益健康”的固有印象。尽管在美国家的营养学中,早已认为所谓的“酸性食品”“碱性食品”之分是毫无意义的,但仍有一部分营养学家,坚持老旧的思维,在那里宣扬“肉类是酸性食品,对身体无益”“菜是碱性食品,对身体有益”等说法。
很多经营食品、饮料的商家也利用了这种说法,向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们宣传自已的产品是“碱性食品”。应该停止这种对食物的酸碱分类,并取消这些用语。
但是,在中学的理科教科书中,仍然有关于“酸性食品”“碱性食品”的内容。这种错误的说法究竟还要延续到什么时候呢?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每天当作主食的米、谷物等也都属于所谓的“酸性食品”。我们不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所谓的“酸碱性”上,而应注重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膳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