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长余辉材料的相关指标
化学先生 / 2019-09-05
对于长余辉发光材料,有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初始亮度,也就是激发光源关闭时的亮度值:另一个是余辉时间,也就是发光在人眼可视的亮度范围内持续的时间。
理论上0. 32mcd/m2是人眼可视值的百倍,严格地说,这种情况很难实现,首先要求可视距离非常近,否则要求标志非常大;其次要求人在黑暗中待上足够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周围环境,辨别出光亮。
所以在消防安全领城实际应用中,各规范,标准组织把0. 32mcd/m2作为最低发光值。另外,还严格限定了规定时间内的余辉亮度值,因为对于长时间显示,这一点尤为重要。由于余辉材料需要预先激发才能产生余辉,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强烈依赖于激发光源种类和强度,所以又规定了激发强度和激发时间的要求。不同的国家对发光亮度的要求给出了不同标准。
夜明珠可能是历史记载的最早的长余辉发光物体。据史籍记载,早在炎宿神农氏时代已经出现夜明珠。在古代,夜明珠是一种相当珍贵的宝石,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垂棘之壁”夜明珠等已被视为“无价之室”,其珍贵价值同“和氏璧”并驾齐驱。晋国曾以“垂棘之璧”夜明珠为诱饵“假道于虞以伐虢”。然而夜明珠真的价值连城吗?从化学本质上讲,夜明珠的主要成分是萤石,即二氟化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矿物,就算其中能发光的不多,其价值也无法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翡翠等相比,只是在那个时代人们认识有限,民众把它奇幻化罢了。
尽管人类对发光材料的发现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 但是真正对长余辉材料的研究是从140多年前开始的。常用的传统长余辉材料主要是硫化锌和硫化钙荧光体。近年来稀土激活的铝酸盐和硫化物成为长余辉材料的主体,代表了长余辉研究开发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