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法的原理、吸附剂与展开剂选择
实验室k / 2019-07-16
原理
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快速,并具有能用腐蚀性显色剂、加热稳定、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等优点。也能和其它分析仪器联合使用,提高分析效果。如双光束薄层层析仪就是薄层层析和光密度计结合起来的一种仪器。是目前分析方法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特别在药物、卫生监测、环境保护等方面使用较多。
薄层层析是把吸附剂或担体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或塑料板上,铺成0.25~1毫米薄薄的一层,各组分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因此称薄层层析法。已铺好的薄层板简称薄板。将被分离的样品溶液点在薄板的一端,选用合适的展开剂进行展开。其原理和柱层析完全相同。吸附薄层原理也是通过吸附剂对组分不断地吸附与解吸,分配薄层也是由于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达到分离。因此有人称薄层层析为散开的柱层析。薄层层析可做为柱层析选择层析条件的预备方法。
薄层层析按分离机制除了吸附和分配外尚有离子交换薄层和凝胶过滤薄层。这里主要介绍吸附薄层层析法。
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层析中使用的吸附剂与柱层析一样。常用氧化铝及硅胶。在薄层层析中用的吸附剂颗粒要比柱层析的更小,吸附剂的颗粒大小对分离效能,展开速度以及Rf值都有很大关系。颗粒太大使展开剂展开速度太快,分离效果不好颗粒太小,展开速度又太慢,往往产生拖尾。一般要求粒度为150~200目,颗粒大小要均匀,如不均匀则制成的薄板不均匀,影响分离效果。
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层析中展开剂的选择和柱层析中选择流动相相同。极性大的组分应选用极性大的展开剂,如果被测组分展开距离太大甚至接近前沿,则应降低展开剂的极性,如果被测组分的Rf值太小,甚至停留在原点,则应适当增大展开剂极性。一般是先用单一溶剂进行展开试验,如用氯仿做展开剂时被测组分的Rf值太小或Rf值为0(在原点不动),这时可适当加一定比例极性较大的展开剂进行试验,或者用多种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试验,直到能达到分离为止。在薄层分离中各斑点的Rf值要求在0.3~0.8之间,Rf值之间应相差0.05以上,否则易造成斑点重迭。
如果做碱性物质分离时,在展开剂中可适当加入碱性溶剂,如二乙胺、氨水或吡啶等。如分离酸性物质时,可在展开剂中适当加入酸性溶剂如乙酸、甲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