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氩
化学先生 / 2019-05-28
古时有句成语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意思是说,开始稍差一点儿,结果却能造成很大的错误。氯气的出世恰好证明了这句成语的准确性。
事情要从1890年说起,当时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4种气体组成的。然而,英国科学家雷菜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却发现了一件怪事:他设法除掉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按理来说剩下的气体都是氮气了。可是,测定下来的结果却是每升氮气重1.2572克。
为了证实这个结果可富,他又从氯气中分离出了氯气,再测定一下,结果竟然是1.2501克,比上面测量的结果轻了0.0071克。这可真是怪了分明都是氮气,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误差呢?
雷菜决心重新做这个实验。他异常小心地不放走一个小气泡。结果呢?还是每升相差0.0071克。他想,不妨再从其他的含氯化合物中制出气来,多实验几次。可结果和从氨气中取得的氯气一样,每升也是相差0.0071克。
这是什么原因呢?雷菜百思不得其解。
1892年,他在一家著名的杂志上写了一封信,请求其他科学家的助。然而,他没有收到回信。
到了1894年的夏天,雷菜的朋友、化学家莱姆塞表示愿意和他一起探索这个秘密。
他们详细地研究了实验过程,最后菜姆塞想到,也许从空气中分离来的氮气并不纯净,其中含有某种密度大于氮的气体,因而造成了这个微小的误差。
于是,雷菜和莱姆塞分头进行了实验。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他俩都制得了少量的特殊气体。这种化学性质奇“懒”的气体,他们还是头一回碰到。于是他们就把它取名为“氩”,拉丁文的意思是“懒情、不活泼。
虽然误差只有0.0071,可是雷菜和菜姆塞抓住不放,打破砂铜“问”到底,终于把氧气这个“懒家伙”从空气中“揪”了出来。这0.0071的误差虽然很小,却说明了1890年时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是十分片面的。这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