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曼的发现与用途
化学先生 / 2019-05-21
1944年,德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德・库恩博士合成了类似于沙林的毒剂一梭曼。
梭曼,学名甲基氟磷酸特乙酯,代号GD。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中等挥发度。沸点为167.7℃,凝固点为零下80℃,因此,在夏季和冬季都能使用。其毒性比沙林的高两倍,中毒症状与沙林相同,但又有其独特性能。
一是在战场上使用时,它既能以气雾状造成空气染毒,通过呼吸道及皮肤吸收又能以液滴状渗透皮肤或造成的面染毒;二是易为服装所吸化学式附,吸附满校曼蒸气的衣服慢慢释放的毒气足以使人员中毒;三是複曼中毒后难以治疗,一些治疗神经性毒剂如沙林中毒比较特效的药物,对曼基本无效。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合成校曼所必需的一种叫吡呐醇的物质缺乏而未能生产校曼。战后苏联对棱曼“情有独钟”,在其化学武器库中一种代号为BP-55的毒剂就是校曼的一种胶黏配方。连美国的一些化学战专家也不得不承认,梭曼是苏联在化学武器方面所做的非常明智的选择。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曾花了很大的力量去寻找所谓的中等挥发性毒剂。但无数实验结果表明,最好中等挥发性毒剂还是梭曼。讲了这些,答案也就出来了,希特勒所说的新武器其实就是塔崩、沙林和梭曼这三种神经性毒剂。神经性毒剂的出现,为毒魔家族增添了一支新的生力军,它以无与伦比的剧毒性和速杀性,毫无争议地取代了并子气而荣登毒魔之王的宝座。同时其良好的理化性质,适用于各种战术场合和目的。很快成为了化学战的宠儿。而在它诞生的最初目子里。即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直为纳粹德国所袭断,并成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