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液的浓度
一定量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叫溶液的浓度。由于用途不同,浓度有不同的表示法(见前篇文章“常用浓度定义与换算”表)。
(2)溶解度和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此溶剂里的溶解度。具有结晶水的物质,其溶解度用无水物的克数来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未溶解的溶质跟已溶解的溶质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在饱和溶液中,存在下列量的关系: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常数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常数
也可用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M)来表示此物质的溶解度。
(3)稀溶液的依数性
这些性质是由于溶剂分子浓度(由于溶质的加入)减小所造成的。不同的溶质质点,在引发这四项性质方面发挥着相同的效能,因此这四项性质仅决定于一定量溶剂(或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而与溶质质点的本性无关。所以这四项性质称为依数性或叫做通性。
四项性质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很重要,是利用稀溶液通性测定物质分子量的基础。
依数性 | 含义 | 公式 | 适用范围 |
蒸气压下降 | 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溶剂同温度时的蒸气压 | △P=n1/(n1+n2)P=K·cm | 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
沸点上升 | 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 | △Tb=Kb·cm | |
凝固点下降 | 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 | △Tf=Kf·cm | 适用于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
渗透压 | 溶液从半透膜另一侧的液相中抽取溶剂的能力 | π=cmRT |
电解质溶液的沸点上升度数(或凝固点下降度数),虽无上述关系式,但和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