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天然之间的对立划分反映了化学重工业及其日益繁多的合成化学分支在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持续遗留下来的印象。在这个算不上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工业为人们带来的益处和恐惧比其他任何领域都多,或许核能领域除外。我们大多数人对待这个行业的心态都充满矛盾。一方面,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家用漂白剂、空气清新剂、杀虫剂、专业橡胶鞋底和三聚氰胺树脂制作的台式电脑等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另一方面,每当我们观察到废物场堆满各种不可降解的废弃物,并且知道这些具有潜在毒性的产物和副产物会渗入土壤中,会污染淡水系统,而且可能是永久性的污染,这时抵制化学品的警钟又在我们心中敲响。臭氧层中检测到的快速增大的空洞是气雾喷射剂化学品中所含的含氯氟烃(CFCs)造成的。在为全球工业化付出的代价中化学工业产生的影响尤为显著。虽然迫使危险或者昂贵的工业生产活动分散至各个地方以降低成本投入的举措毫无疑问是造成博帕尔事件的主要原因,但是该事件的发生不单纯属于偶然事件,更多的是一次化学事故。因此,位于印度博帕尔小镇边上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所属生产基地于1984年12月2日晚至3日凌晨之间发生致死性异氰酸甲酯气体泄漏事件,这次意外事故造成几千名当地居民死亡,这更增加了人们对化学工业抱有的恐惧。这次事故恰好可悲地说明了化学公司是如何在公众眼中建立起负面形象的,以至公众似乎随时会不假思索地谴责化学公司,也不愿意承认化学公司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好处。与此同时,化学公司每年投入在广告和沟通活动中的资金似乎并不能够展现化学的正面形象而消除公众对它的负面认识。为什么会这样?部分原因是,化学工业已经成为并且将继续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大因素,包括已为人知的和不为人知的。而且,化学家们具有异常惊人的新产品生产能力,而同时,因可利用资源的稀缺,化学家往往不能通过研究确定新产品的潜在危害,更不用说这些新产品的组合会有什么样的潜在危害,所以,潜在的新威胁总是随时会出现。
化学工业的负面形象部分也是因为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不良形象。例如,有些人认为化学在科学意义上劣于物理学,这种看法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化学归类为技术定位的应用科学,甚至将化学看作只不过是一种造成环境退化的科学。而且,我们已经提到,化学工业确实有导致环境污染的历史。
化学工业与污染之间的关联不是从20世纪70年代才刚刚开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史与化学工业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例如,在19世纪,由于人们对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潜在意义具有强大信念,所以地方污染和产生污染的染料工厂之间的斗争得到成功抑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社会与科学家之间达成的浮士德式交易看起来是值得的,科学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它带来的好处会远远超过人们承担的有限的风险。在这种科学乐观主义的鼎盛时期,化学工厂里矗立着一根根巨大的烟囱,它们释放出滚滚的黑烟,不仅以此来代表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还以此表示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提高。
科学进步的救赎力量赋予的官方的乐观主义从来都没有成功熄灭抗议者的抗议,因为他们不可能感激接受新化学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想象一下,当一间碱生产作坊开张时,那些生活在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或不列颠兰开夏郡这些小镇或村落的人们的震惊程度有多高。作坊运转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这意味着生产场地一般会位于河流附近,通常这些地方基本上属于偏远的乡村地区。生产效应简直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不但令人厌恶的黑烟开始从烟囱中滚滚而出并排向大气之中,而且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从而产生了人口过度密集的工人区,在这里很多人因为污染等问题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最初吸引化工作坊建立于此地的水源迅速被污染,因为很少或根本没有对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的水采取任何净化处理措施,这些水经自然过程循环至此地又再次直接被用于各种用途。
化学家们不但组成了专业机构以专门解决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而且他们在农作物产量提高以及在以挽救生命为宗旨的制药行业的科学创新方面也发挥着根本作用,但几乎与此同时,针对化学家们污染环境的抗议也开始浮出水面,这也算是化学历史上众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当中的一个著名案例了。事实上,许多人因新化学肥料研制成功而欢欣鼓舞,因为它们是在世界范围内消除饥饿的有效手段。而在英国,针对工业污染的地方性抗议最早开始于1830年,并在1860年成为全国性政治问题,从而导致政府在1863年推出《碱业法》(Alkali Act),该法案规定要对化学生产活动施加一定的限制。
几十年以后,沿着德国莱茵河岸和内克河岸建立起来的染料合成作坊因在河中排放有毒的工业废水而与当地的农场主和渔民们发生了冲突。在河水中发现的含酸量和其他固体废物量虽然有言之凿凿的官方数据报道,但是这些争议仍然属于地方性争议而未引起任何根本性反思,比如在这些地方引入化学工厂是否可取,或者这些工厂的拥有者们应担负什么样的责任等。无论河水变成了黄色还是绿色,在合成染料和其他现代化工产品的大量生产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对比之下,这些似乎显得已经不再那么荒诞。像巴斯夫这样的公司,其规模已经大到足以应对任何诸如此类的抗议,特别是,当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口需要仰仗这些工厂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计。像这种利益上的矛盾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可以致使一些抗议噤声,从而成为工业资本主义与环境之间充满冲突的漫长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哪怕因为担忧当地的就业,或者害怕强大的跨国公司反过来从法律上加以指责从而使抗议得以化解,而其结果也只会使大众增加挫折感和累积怨恨,从而助长大众对化学更加广泛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