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拉乌尔定律用于稀溶液时的数学表达式。因为温度一定时,纯水的蒸汽压P₀是一定值,如果溶液中溶剂的量n₀不变,此时ΔP和n成正比。所以,如知道溶液的浓度即可用拉乌尔定律计算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1.溶液的沸点上升(Δt沸)。在1个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是100°C,这是因为100°C时水的蒸汽压为760毫米录柱,和外界大气压相等。当溶质为难挥发性的非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其蒸汽压下降,在100°C时,溶液的蒸汽压就低于760毫米录柱,因而溶液也就不能沸胸。要使此溶液沸腾,只有将其加热到高手100°C的某一温度。从图6-7可以看出,只有使溶液的温度上升至b'时,溶液的蒸汽压才达到760毫米汞柱,其相应的沸点t沸比纯水的沸点(100°C)高Δt沸
2.溶液的凝圆点下降(Δt凝)。在1个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C。因为0°C时水和冰能平衡共存,此时水的蒸汽压和冰的 蒸汽压相等( 4.6毫米汞柱)。如果是非挥发性的非电解质溶液,在0°C时就不会结冰。这是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0°C时溶液的燕汽压必小于4.6毫米汞柱,冰和水就不能共存。由于冰和溶液的蒸汽压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但减小的速率不同,冰的蒸汽压减小的速率比溶液的快得多,因此当温度下降到一-定值,冰的蒸汽压和溶液的蒸汽压相等时,冰和溶液又能共存,这时的温度就是溶液的凝固点。所以,溶液的凝固点比纯水的低。图6-7中ab表示冰的蒸汽压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ab线较bb'线陡,这说明冰的蒸汽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速率比溶液的快。在b点,冰和溶液的蒸汽压相等,其相应的温度就是溶液的凝固点。它比纯水 的凝固点a (0°C)低Δt凝。
3. Δt沸和Δt凝的计算。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的程度,取决于溶液的浓度。这是因为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引起了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而蒸汽压下降又是和溶液的浓度成正比的。根据拉乌尔的实验,确立了如下关系: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值(Δt沸)和凝固点下降值(Δt凝)与溶液的重量克分子浓度(m)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质无关。
Δt沸=K沸m
.jpg)
在生产中,常利用某些溶液凝固点下降这一性质,例如冬天在汽车散热水箱中加入乙二醇以防止结冰。
三、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人在淡水中游泳时睁开限睛时间长了,便有胀痛的感觉。这就是由于水渗入眼球,使眼球细胞膨胀了的缘故。植物之所以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是靠渗透作用。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渗透原理及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1.渗透现象。为了说明渗透现象,需先了解扩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看到一杯水中滴入几滴墨水,墨水会逐渐向四周散开,经过一段时间后,基水就会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溶液里,这种现象称为扩散。显然扩散是由于溶质和溶剂都在运动所致。
什么是渗透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装置如图6-9。在大烧杯内放一个倒置的长颈漏斗,漏斗口用半透膜扎紧。在烧杯里装入纯水,而在长颈漏斗中装入蔗糖水,并使烧杯里与管子里的液面相平。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看到管子里的糖水液面慢慢上升,这就说明水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使溶液的液面上升。这种只有水单方面透过半透膜的现象叫渗透。
为什么会发生渗透现象呢?这是由于在与半透膜内外表面接触的液体中,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不同而引起的。显然在上述实验中,由于蔗糖分子占有了一部分体积,其中水分子数相对地比纯水的少。因为水分子能自由地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所以在单位时间内,膜两侧透过的水分子数不相等,从纯水一侧透过的水分子数多于蔗糖水一侧的,结果使蔗糖溶液液面逐渐上升,纯水液面逐渐下降,产生了渗透现象。
若将较稀的蔗糖溶液代替纯水,水同样会从稀溶液一侧通过 半透膜向浓度较高的一侧渗透。 总之,只要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着浓度差,就会产生渗透现象。
2.渗透压。在上述实验中,随着渗透的进行,漏斗颈中液面不断上升,产生的静水压越来越大,迫使蔗糖水中的水分子向纯水中渗透速率加快,并使纯水中的水分子渗透速率减慢,当液柱高度达到一定值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渗透的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此时,从表面上看,蔗糖溶液的液柱不再升高,渗透作用已不再进行。这个阻止渗透作用继续进行的压力,叫做该溶液的渗透压。漏斗颈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纯水液面之间的距离“h”,即可作为渗透压的量度,一般“h”以厘米水柱(实际上是溶液柱)表示。也可以在蔗糖溶液面上加一压力,阻止渗透进行,使蔗糖溶液面与纯水液面保持相平,此压力即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浓度愈大,其渗透压也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