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化学先生 / 2019-09-05
新型Eu+激活的碱土铝酸盐为代表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从90年代至今一直是 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发光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主要存在两种解释:空穴转移模型认为长余辉发光实际上就是空穴的产生、转移和复合过程。
针对空穴转移模型的缺陷,也有人提出位移坐标模型,认为长余辉现象可能是热释发光机理。但由于长余辉发光机理十分复杂,又缺乏直接的实验测量手段,哪种模型更可靠尚难于确定。
所有模型只是一定程度上, 帮助解释了一些实验现象。实际制备过程中,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性质与基质晶格、掺杂离子、共掺离子、制备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
基质晶格的对称性、键性和激活离子的半径、电负性、外层电子云分布等也对材料的发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掺杂离子是否进人品格,以何种方式替代基质阳离子,是以电荷补偿的方式,还是以缺陷补偿的方式?造成的缺陷是否能成为陷阱以及陷阱的深浅等,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量关系,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