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溶解的气体有哪些?
实验室k / 2019-08-12
地下水的重要组分之一是溶解和游离状态的气体:O2、CO2、H2S、N2、CH4及惰性气体。当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时,它们能从水中逸出。在地球化学作用方面,水中的气体具有重大意义,实质上,地下水本身是一个水-气平衡体系。
(1)氧(O2) 氧在水中以被溶解的分子形式存在。水中氧的成因有加下几种:①来自大气;②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还原作用放出的氧。水中的氧由于微生物生命作用的吸收,氧化作用和有机残骸的发酵腐烂而被消耗,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随温度增高而减少,在垂直方向上,地下水中的游离氧随深度而逐渐减少,到一定深度完全消失,这个深度叫做氧面,氧面的深度因潜水面的位置,水的运动方向,地质构造,岩石的透水性及气候条件而异,变化幅度较大,从几厘米到1公里或更多。
在氧面以下的深部,地球化学作用是在缺少游离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表生带,特别是在氧面以上,溶解氧是水中溶解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氧在水中的溶解量达14毫克/升或更多),它是化学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使铀转入溶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氧面以上主要是氧化作用,氧面以下则为还原作用,在氧化作用中,变价元素(Fe,Mn,U)可由低价离子变为高价离子,非含氧化合物(硫化物,砷化物)可变为含氧化合物(硫酸盐和砷酸盐)。
氧的影响与矿石的物质成分有关,也与介质的化学性质有关,资料表明,天然条件下的中性水,当不存在能与六价铀生成易溶化合物的离子时,由于UO3的溶解度低,氧化不会引起水中含量的较大增高。但当有黄铁矿存在时,含氧水对沥青铀矿的溶解就大为增加。
总之,地下水中的氧是促使矿物中的铀进入水中的条件之一。
(2)二氧化碳(CO2) 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有大气成因的(大气扩散而来)、岩浆成因的、碳酸盐岩石变质分解以及土壤中有机物、矿物盐类、微生物的分解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水中主要以溶解的气体分子形式存在,少部分(约1%)与水作用生成碳酸:
CO2+H2O ⇋H2CO3 ⇋H++HCO3-
所谓二氧化碳是指CO2、H2CO3和HCO3-的总合,在地下水中可达3.7克/升。它的地球化学作用是巨大的,一方面它影响着铀矿物的氧化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与铀酰生成络合离子而迁移。二氧化碳在天然水中,能引起矿物中碳酸盐杂质的溶解,形成HCO3-离子,并使六价铀生成易溶的碳酸盐络合物。所以,矿物和矿石中,碳酸盐杂质越多,二氧化碳的影响就越大。
试验表明,饱和二氧化碳的蒸馏水,可使铀自沥青铀矿和晶质铀矿向水溶液迁移的强度最大可增高15倍。试验过程中测定了溶液中HCO3-离子的含量,用蒸馏水做的试验中其含量为39-49毫克/升,而在用饱和二氧化碳的水所做试验中则为75毫克/升。HCO3-离子含量的增高说明,二氧化碳对铀向溶液的迁移的影响,与矿物中碳酸盐杂质的存在有关。所以二氧化碳对铀的溶解的影响与铀矿物成分有关。
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时,U6+→U4+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因此,在还原条件下,铀也可能以[UO2(CO3)3]4-形式存在于水中。
当水的温度、压力等条件改变时,CO2逸出,络合物被破坏,铀就沉淀析出。
(3)甲烷(CH4)及重烃 它们是在有机物分解时,由各种生物化学作用而生成并聚集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可达50厘米3/升。甲烷本身对放射性元素的迁移无影响。但当有硫酸盐存在时,它可以与之作用并生成H2S,H2S则是强还原剂。
Ca2++SO42-+2CH4→H2S+Ca2++2HCO3-+2H2O
(4)硫化氢(H2S) 地下水中的硫化氢,可由有机质(蛋白)的分解产生,这种情况见于油气田地下水中。.在缺氧条件下,硫酸盐被碳氢化合物还原形成。还可以在火山喷发时随其它气体逸出。它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可达2克/升。硫化氢是强还原剂,主要存在于氧面以下的强还原环境中,是还原环境的重要标志。一般在还原环境H2S含量在77-100毫克/升以上。
(5)氮及惰性气体 它对放射性元素的迁移不发生影响。
地下水的气体成分,对铀向水中迁移的影响,还与矿石本身的物质成分有关。硫化物(首先是黄铁矿)与碳酸盐对铀在氧化带中的迁移起着积极的作用,当水中有氧及二氧化碳存在时,它们能使铀转入溶液的能力增强,就是说,含铀岩石中的碳酸盐或铀矿物中的碳酸盐杂质,可提高铀向溶液中迁移的强度。
水中气体成分对镭的迁移无直接影响,但水的气体成分及其含量,能反映水存在的地球化学条件,可帮助判断水中富集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