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丁二烯金属络合物
实验室k / 2019-06-03
一个1,3-丁二烯键合到一个金属原子上可能有两种极端的表现形式如图23-3所示。依据C-C键的长度可以判断个别结构向这些极端表现形式接近的程度。短-长-短式表示(a)而长-短-长式则表示(b)。实际上,决不是精确地证实了一个明显的短-长-短的模型。实际的变化似乎是处于几乎相等的三个键长和长-短-长式之间,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理解。
用图23-5中所指出的那种键级和键长的方法表明丁二烯在基态时,MO的成键占有情况。从最高占有的成键轨道失去一个电子进入最低的反键轨道,从而使丁二烯由基态跃进到第一激发态。在图23-5中看到能减弱(延长了)C-1/C-2和C-3/C-4的键而增强(缩短了)C-2/C-3键的影响。当一个丁二烯单元结合到一个金属原子上时,我们预期将有两个相互作用部分(恰好与单烯烃-金属那种作用情况一样):由丁二烯最高充满轨道的电子(密度)给予金属和金属的电子(密度)给予丁二烯最低的反键轨道。很明显,如同单独丁二烯分子从基态构型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构型那样,这两种电子(密度)的移动对丁二烯中π键和C-C键长有很相似的影响。因此,丁二烯同金属结合越强就越明显地表现为长-短-长C-C键长的形式。显然,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分子这种键至少必须强到足以引起C-C键长近似相等的程度。
也可以指出,当丁二烯基同CO基争金属原子上的电子(密度)时,进入反键轨道的反馈(back-donation)将受到限制。然而,当它同一个不强的反接受体(back-acceptor)h5-C5H5基争夺电子时,有相当大量的金属电子密度进入丁二烯的反键轨道。这些考虑指导我们去作结构上的判断,也就是说,对(丁二烯)M(CO)3分子来讲,长-短-长式明显地比(丁二烯)M(h5C5H5)分子差一些。图23-4指出了这种判断本质上是正确的。
在C4H6Fe(CO)3中C-C距离大致相等,在nmr的研究中,测得的13C-H偶合常数指出C-C和C-H键仍旧用碳的sp2杂化轨道生成的,这一点支持以前的那种描述,即烯烃结合到金属上时,本质上是用了纯的碳的pπ轨道。因此,在极端情况下,π-σ键合这样的名称虽然可能部分地正确,但是把图23-3b叫作π-σ键合图可能是不恰当的。
值得注意的是:Fe(CO)3分支对1,3-二烯基有明显的亲合性,而且在有Fe(CO)5存在时光照1,4-二烯和让1,4-二烯同Fe3(CO)12一起加热,这是使1,4-二烯变为1,3-二烯异构化的有效方法。图解实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