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元素中,铁的原子核的能量水平最稳定。因此比铁更轻的元素(比如氢)会想方设法通过核聚变让自己变重。
而铀(U)、钚(Pu)这些比铁重的元素则会发生核裂变,让自己变轻。比如铀235,一旦吸收中子,就会裂变成氪92与钡141。
如图2-1所示,原子越重,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结合之后就越稳定,因此核聚变的顺序是氢先聚变成氦,然后再聚变成碳……如此这般。
然而核聚变反应到铁就结束了。比铁重的元素的结合能偏小,反而不稳定。它们不光无法进行核聚变,反而会为了变成最稳定的铁进行核裂变。
顺便一提,核电站与原子弹利用的就是铀等比较重的元素发生核裂变时释放出的能量。这些能量会转化为热能。换言之,核电站的发电原理就是把上图右侧结合能的差值转换成电力。
太阳之所以能释放出能量,是因为氢进行核聚变时多余的能量转变成了光与热。太阳能发电技术利用的就是这些能量。我们熟悉的石油与煤炭,也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通过化学方法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所以火力发电利用的也是上图左侧的核聚变能。
那么比铁重的元素究竟是在宇宙的哪个角落形成的?形成的原理又是什么?
比铁重的元素不算多(大约65种),但每一种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锌(Zn),我们的神经就无法顺畅地传导信息;没有碘(I),就无法合成甲状腺素,导致全身代谢速度异常下降。银(Ag)、金(Au)与铂(Pt)都比铁重得多,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的确存在于自然界。
这些重元素是怎么诞生的呢?长久以来,这一直是宇宙的未解之谜。不过现在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重元素都来源于超新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