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千世界中,有很多让人惊奇的事物,夜明球之谜便是其中一件。从古到今,人们对夜明球津津乐道时,总是难掩爱慕、惊异、速感不解之情。在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和民间待说的渲染下,夜明珠被涂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生出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神话故事。传说中夜明珠能将“龙宫照得如同白昼”……夜明珠为什么会发光呢?它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夜明珠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宝物。通常所说的夜明珠指的是荧光石、夜光石。大地中有一些发光物质,经过最初的岩浆喷发和后来的地质运动,逐渐集聚在矿石中。这些含有发光物质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成了通常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夜明珠常呈现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将它在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便会发出漂亮的荧光。
夜明珠是一种什么物质,为什么能发光呢?其实,夜明珠这种荧石矿物,它含有稀土元素,矿物内的电子移动会使其发光。在外界能量的刺激下,矿物内的电子会由低能状态进入高能状态,当这种刺激停止时,电子又由高能状态转入低能状态,这个过程就会发光。稀土元素进入到荧石晶格后,经日光灯照射后能发光几十小时,就连白天也在发光,不过这种光只有在晚上才能看到。荧光石雕琢成珠状就叫作夜明珠,而雕琢成玉板就叫作夜光璧。可见,认为发光的夜明珠是珠贝蚌所产的珍珠是一种误解。
在我国古代,夜明珠又被称为“夜光壁”、“夜光石”、“放光石”,相传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能在夜间发出强烈光芒的奇宝。据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记载,古代中国人很喜欢产自叙利亚的夜明珠,其别名为“孔雀暖玉”。据说,一些印度人将夜明珠称为“蛇眼石”。日本宝石学家铃木敏于1916年编纂的《宝石志》中记载,日本的夜明珠是一种特殊的红色水晶,人们称它为“神圣的宝石”。
夜明珠是从矿石中采集的,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为稀少,开采也特别不易,因此显得十分珍贵。在古代的一些描写中,它具有“侧而视之色碧,正面视之色白”的奇异闪光。据说,古代希腊罗马将夜明珠作为国宝加以宣扬和赞美,一些帝王将它镶嵌在宫殿或者皇冠上,皇后、公主则把它装饰在首饰上或者放在卧室里。
夜明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奇宝?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据一些专家考证,夜明珠并不像人们吹嘘的那么神秘,它实际上只是几种特殊的矿物或岩石,经过加工之后才变成了圆珠形。夜明珠发出的光并不强烈,不能如传说那样把“龙宫照得如同白昼”。发光强度较大的夜明珠,在黑暗中能将距离它15厘米远的印刷品映照得清清楚楚。
自然界中的矿物种类达千种以上,其中有20多种矿物具有发光性,即在外来能量的激发下,它们能发出可见光。荧石、金刚石、锂辉石、祖母绿等稀有矿物都属于此类。这些发光性矿物的发光时间和强度各有不同,具有磷光现象的荧石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发光性矿物。因含有各种稀有元素,荧石能呈现出紫红、粉绿、翠绿、墨绿和浅蓝等颜色。荧石在结晶过程中,一种特有的稀土元素进入晶格时形成自身光源的发光中心”,它的摩氏硬度大约为4~4.5。荧石绚丽多姿、五彩斑斓,十分漂亮。经过工艺加工,荧石小的如珠,大的如球。在浓浓的夜幕下,珠形闪烁如星光,球状则明亮似皓月。磷光珠是一种优质荧石,强光熠熠,光亮稳定不衰,这就是传说中的“夜明珠”。
在古代,夜明珠又称“夜光壁”、“明月珠”等。“随珠”、“悬黎”、“重棘之壁”、“石磷之玉”等都是著名的夜明珠。
夜明珠有着奇异的发光性能,在黑暗中能发出各种颜色的晶莹光辉。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夜明珠是最具神秘色彩、最为稀有、最为珍贵的珍宝,始终为皇权私有。
夜明珠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极为深厚。据史籍记载,早在炎帝时期就已出现过夜明珠,如神农氏有号称“夜矿”的石球之王。春秋战国时期,“悬黎”和“垂棘之璧”价值连城,可与和氏璧相提并论。秦始皇以夜明珠陪葬,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汉光武皇后的弟弟郭况为炫耀其富有,竟“悬明珠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
人造夜明珠有以下特点:自身不发光,在荧石裂隙中填充荧光粉,因此仅局部发光或发光呈线条状;通过光照后,发光时间很短,转瞬即逝;填充发光物处有明显的痕迹,用肉眼也可轻易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