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基磺酰氟
中文名称:苯甲基磺酰氟中文别名:苯甲基磺酰氟(PMSF);苯甲磺酰氟;苄磺酰氟;苄基磺酰氟;英文名称: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分子式: C7H7FO2S
分子量: 174.19CAS号:329-98-6
质检信息质检项目 指标值含量,% ≥98.0% (GC)PSA: 42.52000LOGP: 2.56670
化学特性苯甲基磺酰氟又称苄磺酰氟不可逆的丝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为白奶油色固体,密度:0.797 g/mL at 20 °C沸点:112 °C16 mm Hg(lit.)熔点:92-95 °C闪点:222 °F折射率:1.502储存条件:2-8ºC对湿敏感。溶于异丙醇、乙醇、甲醇、二甲苯、苯和石油醚,难溶于水。在水溶液中非常不稳定,容易分解。有毒,具腐蚀性。
产品用途苯甲基磺酰氟用作与羰基化合物缩合制备烯烃;抑制丝氨酸蛋白酶例如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也可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
体外研究PMSF可以迅速地抑制从人胰腺纯化的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而对人的胰蛋白酶影响较弱,也可以迅速地抑制人红细胞中的胰腺胆碱酯酶。PMSF是特定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得抑制剂,2mM的PMSF即可几乎完全抑制豚鼠回肠的纵行平滑肌中卡巴胆碱激活的肌糖形成磷脂酰肌醇(PI),但是对有甲激活的肌糖形成磷脂酰肌醇的通路则没有影响。与此不同的是,对于卡巴胆碱和钾刺激产生的肌肉收缩,PMSF都能产生短暂的抑制效果。PMSF还抑制布氏锥虫体内乙醇胺磷酸添加到糖基磷脂酰肌醇(GPI)中间产物的形成和布氏锥虫血液中GPI中间产物的肌糖残基的酰化作用。PMSF可以抑制布氏锥虫前循环形式的乙醇胺磷酸的添加和肌糖的酰化,但是不能抑制哺乳动物HeLa细胞中这一过程。PMSF是鼠源乙酰胆碱酯酶的最好的抑制剂,因为即使用8倍量BSF的抑制效果还要比PMSF低6倍。
体内研究向Sprague-Dawley大鼠腹腔内注射PMSF能产生剂量依赖的止痛效果。在大鼠体内PMSF能显著提升β-内啡肽(END)的镇痛效果。小鼠腹腔内注射PMSF能产生大麻素的效果,可以抗伤害、降低体温、保持不动性,它们的ED50分别是86mg/kg,224mg/kg和206mg/kg。用低剂量PMSF(30mg/kg)预处理可以增强大麻素对甩尾反应(抗伤害效应)、自发活动性和移动性产生的作用,其增强效果分别是原来的5倍、10倍和8倍。在PSP前12小时用PMSF处理母鸡可以完全防御迟发性神经毒性(OPIDN),但是在在PSP之后4小时用PMSF处理则会加强神经毒性效应。在注射1或10mg/kg。用PMSF预处理可以抑制三邻甲苯基磷酸酯(TOCP)诱导的神经丝(NF)退化和预防母鸡的有机磷酸酯诱导的延迟性神经病(OPIDN)。通过抑制脂肪酸酰胺水解酶活性,PMSF能抑制ICR小鼠的Δ(9)-四氢大麻酚(THC)或大麻素(AEA)典型性拟大麻效应。
产品信息 [重量] 25g [颜色] 白色 危险性类别 [危险性类别] 非危险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