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的中和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又称中和法。
中和反应的实质,最早是以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林尼亚斯( Arrhenius)创立的电离学说为依据的。凡化合物溶于水中能电离产生氢离子者为酸,产生氢氧离子者为碱。酸碱相遇就发生定量反应,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电解质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离子马上结合成较雕离解的水分子:
H++OH<=>H2O
酸碱滴定的等当点不一定是中性点,由于盐的水解关系,使等当点附近发生的滴定突既,多是酸性或碱性。只有强酸强碱滴定,等当点的pHI值才等于7。但等当点的到达并不发生颜色的改变,通常是借用指示剂在一定的酸碱度发生变化时来确定的。因此需要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无论是酸或碱溶液,其溶液中氢离子与氢氧离子浓度乘积为一常数。由实验测得在22℃时为10 -14次方,此常数称为水的溶度积。
由于在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改变很大,为了方便起见,常用负对数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即pH值就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数:pH=-log[H+] .pH值由0~14,即氢离子浓度由1克离子/升到10 -14次方克离子/升,pH值改变1个单位,则氢离子浓度变化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