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当的内标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对于内标的选择要满足以下条件:
(-)试样中不能含有外加的内标元素
在定量分析中,常常是用试样中的基体元素作内标。如分析钢铁时常选用铁作内标;铝合金时以铝;铜合金时为铜。但在某些情况下,对试样中某些杂质分析时,其基体元素不适宜作内标,特别是对矿石、矿物分析时,就需在样品中加入内标。在选内标之前,先对试样作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确定试样中含有那些元素。选择的内标必是试样中没有的元素(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否则就无法使它在各个试样中保持含量相等,降低分析的准确度。
(二)内标的蒸发情况必须接近待分析杂质元素的蒸发情况
试样在电极上燃烧时,有一种所谓选择蒸发效应,它对分析的再现性(重复性)影响很大。如果选择一个内标元素其蒸发率与分析元素的蒸发率很近似似,就能大大地提高再现性和分析的准确度。
(三)内标元素应与分析元素激发情况相近
若分析线对的激发电位相差很大时,当放电条件略有改变就会显著地影响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因而影响再现性。
(四)内标线不能产生自吸收现象
一般谱线在元素达到一定浓度时即产生自吸现象。若内标线达到自吸的情况,则它与分析线的强度比将是很不稳定的,即使这两条线都属于同一多重线也无法得到改善。
(五)内标线与分析线应相距较近
在定量分析的基本式中,假定了两条线的r值(乳剂的反衬度)是相等的。若两条线的波长差很大,则两条线的r值不等,这时用前边所介绍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当然会引起误差。另外,谱线相距太远,由于乳剂的不均匀性也会影响分析的准确度。因此,在选择分析线对时,必须使两条谱线很靠近。
(六)分析线对的强度比对试样成分的改变要稳定
实验证明:当试样中成份改变时会影响谱线的强度改变。若分析线对的强度比对成分改变不很灵敏时,用一个分析线对就可以分析很大范围的杂质元素。否则,会给分析工作增加困难。
(七)分析线对的电离电位要接近,并必须同是火花线或者同是电弧线
谱线的强度和该元素在孤焰中的原子(或离子)浓度成正比。若分析线的原子(或离子)和内标线的原子(或或离子)的电离电位相差太大,当弧温有波动时,就会影响其浓度比,因而使分析线对的强度比产生波动,带来误差。因此,所采用的分析线对必需同是火花线或同是电弧线。如果在特殊情况下,采用一条火花线和一条电弧线组成的分析线对进行分析入内标线时,应进行多次实验。
(八)内标的纯度
选作内标的元素的纯度要很高,特别是不能分析线要含有待分析元素。
以上八个条件只作为选择内标的参考。要得到良好的分析线对,还必须进行实验检查。图81所示的燃烧曲线就是一个很好的内标线。